江西在线_江西新闻门户网

热门TAG标签:

代代相传焕华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16

    本报记者张晓欣 刘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年来,江西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涵养一心为民大情怀,让革命先烈先辈在这块红土圣地上培育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华屋村到井冈山

    每个到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的游客,都会去后山聆听“17棵松”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初期,华屋17名年轻人参加红军。临行前,他们栽下17棵松树,约定革命胜利后返乡。然而,青松已成林,不见儿郎归。

    于是,乡亲们给苍翠挺拔的松树都挂上木牌,写上战士们的姓名。父老乡亲为了缅怀他们,一直呵护这些青松成长。每年清明节,全村都会集体去后山祭拜。他们把这17棵青松当作烈士的遗物,并称之为“信念树”。

    如今的华屋,已旧貌换新颜,成为知名红色乡村旅游景点,游客纷至沓来。黄沙村相关负责人说:“摆脱贫困的华屋永远感恩这17棵‘信念树’,它们不仅是华屋人坚定革命信仰、传承红色基因的见证,更是华屋村民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会代代传承下去。”

    曾到访华屋的“90后”抚州游客李梦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站在17棵‘信念树’前,每一个名字都蕴藏着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在华屋,年轻人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力量源泉,让我们更加坚定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初心使命。”

    林彦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在读完起义参加者陈毅安写给妻子的信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由于职业原因,我知道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众多和您一样闪光的名字始终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间。”

    在一次诵读红色家书活动中,林彦平给南昌市珠市小学200名孩子讲述了这封信,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战火纷飞年代烈士们的家国情怀。“家书寄语,纸短情长。诵读结束后,200名孩子纷纷提笔,各自写了一封信,缅怀烈士们。”林彦平深受感动。

    在井冈山,白天的喧嚣过去,一天走访调研下来的疲惫还未卸下,井冈山精神青年宣讲员毛浩夫打开台灯,整理白天收集的素材。

    毛浩夫出生于井冈山一个红色家庭,爷爷毛秉华50年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被誉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父亲毛汝亭也是党史工作者,一直坚持宣讲井冈山精神。正是受家庭影响,曾留学海外的毛浩夫于2017年接过宣讲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

    在薪火相传守望井冈山精神的同时,毛浩夫结合专业特长,用生动的方式讲解党史和传播井冈山精神。毛浩夫说:“在江西干部学院,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红色教育,大家经常围坐一起,研究井冈山精神如何常讲常新,易于为公众接受。”

    江西以红色旅游闻名,今年“五一”假期,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瑞金、来到井冈山、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参观,红色基因就这样在讲解者和参观者的互动中传承。

    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

    2019年年初,瑞金市创排的现代采茶戏《十七棵松》公演。该剧以华屋村这个红军烈士村脱贫攻坚的真实事例和17棵松的革命故事为素材,讴歌了扎根农村的扶贫干部,用艺术手法再现了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在新时代的传承和担当。

    黄日生,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党支部书记,就是采茶戏《十七棵松》的原型人物。

    2014年12月,早年在外经商的黄日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黄沙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然而,伴随着华屋的“红”,还有抹不掉的“穷”。村民用的是土灶台,喝的是泥塘水……脱贫攻坚,华屋等不起。黄日生秉承当年“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从思想上、行动上和感情上贴近群众,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贫困群众,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和贫困作斗争。

    不仅是黄日生,瑞金市也派出了一茬接一茬的干部到华屋帮扶,健康扶贫、产业扶贫……一场场脱贫攻坚战逐次打响。在黄日生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华屋人迎来了幸福新生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230元增长到2019年的1.36万元。

    华屋村的变化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20年4月26日,江西省贫困县脱贫退出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发布会传出消息,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鄱阳县、修水县、都昌县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一起脱贫退出。至此,江西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江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史文斌表示:“这标志着江西老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是江西省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回顾脱贫攻坚的历程,深感成就来之不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有40名干部因扶贫工作献出生命。”史文斌说,江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全省各级选派12256名第一书记、39775名驻村工作队员、6336个定点帮扶单位、30.2万名结对帮扶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其实,不单单是脱贫攻坚工作,在放管服改革中,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中,我省广大党员干部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战“疫”中绽放青春力量

    如果说在扶贫攻坚等工作中,广大干部传承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那么,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红土地上的“80后”“90后”同样挺身而出,在战“疫”中绽放青春力量。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不是娇滴滴的一代,他们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是能够经得起风雨、担得起考验的。

    疫情发生后,在医院、隔离观察点、社区等各条战线上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

    多少年轻“战士”没有一丝犹豫,第一时间主动请战报名上前线。疫情初期,得知上级发出驰援湖北的倡议时,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0后”男护士帕让甘鹏燃迅速报名请战,甚至都没有和家人商量,原打算和爱人举办的婚礼因此搁置。帕让甘鹏燃告诉记者:“我的姓名不够‘江西’,但我是带着红土地的热忱、勇敢、坚定前行的,这是一辈子也丢不掉的精神内核。”

    多少热血儿女是在殷殷期望中,毅然逆行。“请战湖北一线,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爸爸很欣慰,全力支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黄丽青收到父亲发来的短信,她没有感到意外。黄丽青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便接受着家庭红色教育的她,明白自己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黄丽青说:“战‘疫’就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看到患者眼中的希望和信任,我开始读懂‘60后’父亲的家国情怀,真切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王卓是我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他告诉记者,医疗队138名队员中,年纪最小的罗玉芳只有22岁,全队平均年龄35.1岁,绝大多数队员是“80后”“90后”,占比达77.5%。王卓动情地说,医疗队“80后”“90后”在陌生、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忘我奋进的状态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怕苦和累,有自信敢担当,他们是一群出色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