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在线_江西新闻门户网

热门TAG标签:

赣鄱沃野尽朝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16

    本报记者钟金平

    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

    早稻种植面积达到1833万亩,同比增长190万亩;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1元,同比增长4.6%;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翻开江西一季度“三农”账单可以看到:江西“米袋子”守得稳,“菜篮子”拎得牢,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明显,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我省脱贫攻坚、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三农”工作成效。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又是一年初夏时,赣鄱大地气象新。一年来,江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追“清”逐“绿”,农业迈向“绿富美”“高大上”

    农业农村现代化,首要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重在绿色种植。如今,从事绿色农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的新风尚。万年县汪家村种粮大户汪家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种地不能再像以前了,得先给土地来一个“体检”,看缺什么营养,然后精准配上营养餐,这样土地的收入就会大幅增长。汪家琪说,去年,他通过测土配方,同样的100亩地,每亩少施了5公斤化肥,单产却增加了15公斤稻子。

    如今,农田里种的不再是清一色的水稻,休闲农业、功能农业等一些含金量高的高效农业应运而生。

    调优结构,农业从“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如何让农业实现质效双升?面对这道必答题,江西的答案是——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生态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调优结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增值——

    “田里种什么、怎么种?”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这个老问题有了新答案。在政策“指挥棒”引导下,“多”的调下去,“缺”的调上来,去年新增优质稻种植突破162.9万亩,同比增长15.7%。

    调顺体系,农业不止于耕种养,更加趋向于一二三产融合——

    过去的江西农业,水稻“一稻独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我省形成了优质水稻、畜牧、水产、水果、蔬菜、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6个超千亿元产业,茶叶、中药材、油茶3个超百亿元产业。同样的土地,其“绿色含量”稳步提升,“绿色红利”也加快释放。去年,仅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就达到945亿元,接待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223亿元,增长9%;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榜单中,我省占34席,增加12个。

    调好质量,育好品牌,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彰显——

    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向绿色、优质转型,确保任何时候产得出、供得上。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彰显,去年全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总价值达到109.6亿元,首破百亿元大关,增长14.8%,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到675.4亿元,列全国区域品牌水果类第一位;赣南茶油、乐安竹笋等12个农产品再次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科技兴农,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局面

    “气温实时值21℃、水温实时值22℃、PH值7.75,尚未到达报警值……”这是南昌市农科院设计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正实时监控向塘养殖基地的情况,引得前往观展体验的市民赞不绝口。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能促进农业“机器换人”的升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云卖菜、云种菜、云种稻、云购物、“不见面服务”……高科技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有“范”,当农民也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省社科院研究员尹小健认为,以大数据为牵引,智慧农业正引导农业的计划、生产、销售、物流、售后、金融等各个环节;“黑科技”让农业管理智慧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结构、销售模式全面升级。

    去年,我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

    改革创新,乡村活力不断释放

    “‘地押云贷’真好,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日前,万安县芙蓉镇水稻种植大户邱日福向记者讲述他贷款扩大规模种田的经历。原来,邱日福想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但苦于资金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邱日福为资金发愁之际,当地经管站让老邱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到建行万安县支行进行贷款(“地押云贷”模式),不到半个小时就获得142万元贷款,有了周转资金,老邱新增土地流转900亩,将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万安“地押云贷”模式是我省农村创新金融改革的一个生动范例。去年以来, 我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内生动力被激发,农村改革成效显现:

    全省启动36个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全省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7.6%,有65个县(市、区)实现了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

    全省近21.2万个农村集体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核实资产994亿余元,村集体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79%左右,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

    去年全省“财政惠农信贷通”新增贷款111.17亿元,受益户数13.31万余户;

    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6.6%,发展农民合作社7.1万家、家庭农场3.9万个;

    …………

    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增加发展的内生动力。去年以来,我省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农村改革。年度18项重点改革举措进展顺利,22项改革台账均按时间节点完成销号,今年再推22项改革举措。一系列强有力的农村改革措施,让江西乡村不断释放新活力。

    治理有效,美丽乡村人人向往

    站在全局看农村,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更多村庄美“颜值”、提“气质”,注入旺盛生命力。

    今年“五一”假期,乐平市洪岩镇小坑村开始吃起了“美丽经济”饭。村党支部书记曹旭东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脏乱差”,守着千年古村的牌子也鲜有游客问津。去年小坑村通过环境整治,重塑“乡风文明”,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乡风耳目一新,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我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唤回绿水青山,一批批文明乡村活起来,善治乡村美起来,一个个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在全省各地不断涌现。城乡融合发展,更多美丽乡村也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

    发展背后看增收。如今,农民经营性收入拓展新空间,工资性收入“主引擎”动力更强劲,财产性收入步入快车道,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幸福映照在农民朋友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