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静 春至江南,行走于赣鄱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建设的勃勃生机——雷霆出击、亮剑黑恶,平安建设的举措更加有力;肩扛公正、精准服务,护航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举措更加丰富;不断拓展,强力推进,深化政法领域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凝结睿智、汇聚力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效更加显著。 过去一年,江西政法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善谋实干,推动平安法治建设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创下历史新高,江西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省。 亮剑黑恶 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人民对平安的呼唤在哪里,政法机关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 过去,黑恶势力为害一方,老百姓深恶痛绝却敢怒不敢言。一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省政法系统会同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部门,以千钧之力、雷霆之势,在全省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轮又一轮强大攻势。 省扫黑办出台“7+X”清单管理工作细则,定期调度和通报各地落实责任、工作、问题三项清单情况,在全国率先将扫黑除恶知晓率、满意度纳入全省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测评范畴;出台涉黑涉恶案件办理、标准、移送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法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提供依据。纪检监察同步介入重大涉黑涉恶案件,深挖彻查腐败和“保护伞”;组织部门进行村级组织整顿,强本固基。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面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定》,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 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年来,我省制定出台举报奖励等制度,广泛动员群众检举揭发,线索摸排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打赢攻坚战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凝聚。 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一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边扫边治边建,既“破”又“立”,组建522个调研督导组对全省矿产资源、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存在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开展调研督导,逐一剖析成因,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相关制度,黑恶势力滋生空间被最大限度挤压。 战果传来,振奋人心。一年间,全省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92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04个,打掉恶势力团伙341个,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向人民群众交上有力答卷。 服务中心 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 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机关就保障到哪里。 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省委政法委先后出台了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治服务保障以及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两个实施意见,围绕为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维护良好治安环境和市场秩序、以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通过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三十项具体措施。省政法各单位及时跟进,立足本部门职能,建立与省工商联、省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联系机制,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省法院和省检察院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同时发力。南昌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提升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业化水平;检察院依法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为知识产权打造“司法护盾”。 执行生效判决、裁定,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过去一年,我省充分发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动作用,全省共执结案件19.41万件,执行到位691.18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4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检察机关围绕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保护等展开公益诉讼,对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开展法律监督,解决了一批长年积压的社会问题。 公安机关加快“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273项公安服务事项“打包上网”。 司法行政机关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2348江西法网”,高效办理法律服务事项。 在围绕中心、助推发展过程中,法治江西建设更加天高地阔。 夯实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 基础实才有基层安。如何把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成为各级政法机关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必修课。 上饶市信州区一居民违规搭建围墙,邻居发现后,立即打开手机进入“上饶公众”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举报。20分钟后,城管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阻止并拆除。上饶借助“一张网”,夯实基层治理的“底座”。 这一做法正在全省推广。2018年,我省全面推开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着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全要素网格,推进“多网合一”“一网联动”,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如今,遍布全省城乡的综治中心,成为组织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力军”。2018年,全省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10.83万件,化解10.63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8.15%。 充分运用科技支撑,实现“智治”,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宝。去年,全省“雪亮工程”提档升级,全新的省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接入各类视频资源19万余路,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守护百姓安全。全省政法机关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政法部门间基本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鄱阳湖蛇山岛联合巡逻执法勤务指挥系统建设进展迅速,对“一湖清水”实行立体化智能防控指日可待。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判团等社会治理新载体百花齐放、成果喜人。 “盆景”变“风景”、“风景”变”全景”,平安江西建设的基层基础愈加坚实。 从严从实 淬炼新时代过硬政法队伍 没有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政法工作的开展就无从谈起。我省政法机关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不动摇,厉兵秣马,练好内功,着力打造过硬的政法“铁军”。 诵读红色家书、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在被誉为“长征第一山”的瑞金云石山,赣州市政法队伍政治轮训第15期150名学员接受了为期一周的精神洗礼。 这是全省政法机关加强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警的一个缩影。为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补足精神之“钙”,打造“金刚不坏之身”,省委政法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举办全省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组织“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活动,推动教育培训从领导干部向全体政法干警、从专题集中向制度化经常化、从传统模式向信息手段转变。 与此同时,各级政法机关想方设法让政法干警“练好内功”。除分岗位建立健全干警素质能力标准体系和分层次按需培训机制,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外,主动与教育部门开展“校所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政法工作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提升能力水平。 曾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让政法队伍形象受损。去年,全省政法机关开展作风问题“大起底”“大扫除”,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一方面健全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举报投诉及时核查机制,一方面出台意见建立健全政法干警选拔使用、绩效考核、容错纠错和职业保障机制,奖惩结合,激发政法干警干事创业的活力。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全省政法机关的作风建设成果,正成为新时代江西政法工作的强大动力,让法治江西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